參賽隊伍

今年,我們聯合了七所本地大學參與這項競賽,旨在促進本地學術社群的創意和合作。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徐雪瑩 生物醫學工程 4
ANTHONY, Valensia Nadya 生物醫學工程 4
梁舒樂 生物醫學工程 4
胡均瀚 生物醫學工程 4

非侵入式基於光學感測器
及優化機器學習算法的PPG血糖測量

血糖水平(BGL)監測系統對於評估各種健康狀況至關重要,尤其是糖尿病,這是一種預計到2050年將影響約13.1億人的慢性疾病。傳統的診斷方法通常是侵入性的,導致不適、醫療廢物產生以及潛在的周圍組織損傷風險。我們提出了一種可持續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利用優化的機器學習(ML)算法,採用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PG)技術進行準確且可調整的非侵入式BGL測量。PPG信號通過光電二極體從手腕獲取,並使用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進行處理,而無需持續校準。初步結果顯示,在25,332名開放取用臨床數據庫內的受試者中,迴歸分析的準確率為98.17%(克拉克誤差網格分析:A區域:87.82%;B區域:10.35%),在72個自行收集數據中的分類準確率為94.44%,精確度為94.95%,F1分數為95.24%。這些結果證明了我們的解決方案作為一種準確、無痛且非侵入式的BGL測量方法的可行性。

CityU Team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李曉嵐 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 2
周曼斯 計算機科學 2
吳旻曄 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 2
卓美雲 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 2
鄒栢謙 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 3
吳卓瑋 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 2

智慧永續穿戴:
以智慧科技提升健康

延年益壽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我們致力運用科技協助實現此目標。為預防健康風險並落實「及早預防與治療」的理念,我們透過結合人工智能與感應技術,並採用永續材料研發出智慧衣物。此衣物具備健康監測與全方位防護功能,能根據使用者需求智能調節,滿足現代人對永續、健康與便利生活的追求。

HKBU Team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Sruthi SARAVANAN 數據科學 2
施雅韻 工商管理 2
Rassul JAKUPOV 數據科學 2
Yernur KUANDYKOV 數據科學 2
Anukaran SUBEDI 數據科學 1

CareNest: 特別為偏遠地區而設計,
搭載人工智慧預防性維護系統, 而又經濟實惠的嬰兒培養箱

該專案旨在開發一種低成本的嬰兒培養箱,並整合人工智能以增強其功能性和可靠性,確保在醫療設備有限的偏遠地區能為脆弱的新生兒提供無間斷的護理。

這設計除了須確保安全、功能齊全、便攜、節能且低成本外,還會收集資料用於機器學習以進行故障檢測,實現預測性維護以防止系統故障,這對技術支援有限的偏遠地區尤其重要。

HKBU Team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Ankhbayar Enkhtaivan 計算機工程學 3
任皓勤 計算機工程學 3
李浠同 計算機工程學 3
邵慧存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 2

Rodentsense: 先進的鼠患追蹤系統

Rodentsense 係一個創新方案,結合機械人技術同人工智能,提升城市衛生、公共健康同生活質素。系統會根據環境需要,使用固定或者裝有機械人底座嘅熱成像攝影機,實時監測鼠類活動並捕捉熱點數據。AI 會分析老鼠的活動路徑、熱點同潛在巢穴位置,提供精確嘅洞察。在戶外環境,固定嘅熱成像攝影機會追蹤公共空間內嘅鼠類活動,而喺室內空間,機械人會帶動攝影機,探索建築物、辦公室同商場內嘅難以接觸區域。結合 AI 同機械人技術,呢個方案能有效提升鼠患控制效率,喺兩個環境中提供有針對性嘅監測,為市民營造更健康同可持續嘅生活環境。

CUHK Team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张亦帆 人工智能及資訊工程學 2
TURALY Yerlan 航空工程學 3
Ravindu Kannangara 物理學 及 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 2
管子博 土木工程 及 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 2
罗天佑 人工智能及資訊工程學 2
刘明真 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 及 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 3

尿布神醫:
老年安康的智慧守護者

隨著全球老化進程加快,老年健康問題日益嚴峻,「尿布神醫」應運而生。利用先進材料和人工智慧技術,該產品可檢測排泄物變化,及時發現健康隱患並發送警報。透過數據分析,該產品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促進了健康管理和早期風險發現。 「尿布神醫」簡化了老年護理,旨在改善老年護理,保障老年人的幸福安康。

PolyU Team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Likithpranai Mukkamala 計算機工程 2
Antariksh Verma School of Engineering 1
Saanvi Shukla 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 2
Kashish Keswani 量化金融 2
Kushaj Dwivedi 計算機工程 及 科技及管理學 2
李灝 科技及管理學 2

冷静感

在香港充滿活力的街道背後,是個壓力無所不在的城市——87% 的人都感受到壓力,遠高於全球 80% 的平均水平。更糟的是,要找到負擔得起的心理健康支持是一項挑戰,治療費用高得離譜。

這就是 CalmSense 發揮作用的地方——它是一款由尖端 BCI(腦機介面)技術支援的可穿戴 AI 伴侶。 CalmSense 會即時監控您的情緒和壓力水平,保持警惕並在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時通知您。它與一個方便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搭配使用,可以在您最需要的時候為您提供詳細的見解和額外的支援。

透過全天候監控您的心理狀態,CalmSense 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問題,防止它們變得更加嚴重。我們的目標很簡單:減輕香港年輕專業人士和學生的壓力水平,為更健康、更平衡的未來鋪路。

HKUST Team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Kongsawangchai Areeya 化學與計算機科學 3
Phurtivilai Patt 計算機科學 3
Chloe Jingjing Gao 計算機科學 2
謝錦濤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 2
陳良翼 計算機科學 2
李昊樺 數據科學與工程學 2

InnoGrow: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有機智能除草盒

InnoGrow 為可持續農業開發無毒雷射除草系統,解決雜草引起的作物減產、除草劑抗性和土壤退化等關鍵問題。結合電腦視覺與超聲波傳感技術精確檢測雜草,並利用高能量雷射清除雜草,確保作物和土壤健康。該設備設計緊湊,通用性高,可適應不同規模的農場與環境,為傳統昂貴除草方法提供經濟替代方案,推動無毒可持續農業轉型。

HKU Team


香港六所大專院校將派出參賽隊伍參與由香港工程科學院主辦的「2023-24年度全球重大挑戰大學推介賽」。每隊參賽隊伍將由4-6名非畢業年級的本科生組成,其中至少一半成員是工程或電子計算科學學生。各參賽隊伍資料如下: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Sanskar SHRESTHA Computer Science 4
KADESSOVA Ayazhan Computer Science 3
UCHE Destiny Nnanna Computer Science 3
Mohammad Riasad HUQ Computer Science 2
ONG Jun Kye Eric Computer Science 3

InfoBite: 增強對易受傷害個體的飲食意識和營養監控

氣候變化對易受傷害個體(包括患有糖尿病、孕婦、患有慢性疾病以及心血管風險因素的人)帶來重大挑戰,而風險主要來自他們在氣候變化下所攝取的食物,但坊間有關個別食物對健康潛在影響的資訊又比較散亂及複雜,而且常常存在爭議。此外,易受傷害個體擁有獨特的飲食需求、限制和偏好,這使得尋找合適的食物變得具有挑戰性。

因此,我們正在開發一種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的解決方案,通過為易受傷害個體提供有關其飲食攝入的全面信息,並根據其特定脆弱性警示他們相關的潛在風險,從而使他們攝取到合適的食物。這解決方案符合「AI賦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主題,並有助於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HKBU Team

HKBU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劉顯龍 Computer Science 2
陳立仁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Thapakorn PIPATPAJONG 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 2
韋智剛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

利用人工智能預測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災害發生的頻率顯著上升。

因此,對這些災害進行準確的預測將非常有利於解決人們在面對災難時缺乏準備的問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我們將使用天氣資料作為輸入和災難資料作為標籤來預測與天氣相關的災難(如熱浪和颱風)什麽時候在哪裏發生。將資料輸入我們的模型後,該項目可用於根據天氣資料預測未來幾天發生某些災難的機率。

CUHK Team
CUHK Team

CUHK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郭奥博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
初煒棋 Civil Engineering 3
Sanseong KWEON Nuclear & Risk Engineering 2
Jason ALEXANDER Civil Engineering 3
闕粵 Data Science 3

超高製冷系統與人工智能實現智慧空間冷卻法

全球對製冷和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並因此加劇了全球暖化問題。研究表明,到 2050年,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解決能源效率問題,冷卻的能源需求增加兩倍。因此,開發能耗更低的冷卻技術是我們的研究方向。受到駱駝的啟發,我們設計了一個仿生冷卻系統。它可以在夜間定期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在白天釋放儲存的水用於建築物冷卻。 這種新型吸附劑會根據環境進行循環,其冷卻能力幾乎是傳統輻射冷卻的 4 倍。 同時,我們提出與人工智慧結合,以實現智慧冷卻。 透過人工智慧分析使用者行為,可以實現冷卻控制。

CityU Team
CityU Team

CityU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PAL Ilea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3
段茗潔 Land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 3
王梓安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3
GAMAGE Sashenka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
王幼康 Computer Science 2
張天譯 Computer Science 3

生態飛行:優化飛機地面運營以減少碳排放

我們專注於航空業的碳排放問題。由於飛機引擎的地面排放量巨大,飛機起飛前優化引擎啟動時間可減少燃油消耗及相應排放。我們將使用傳感器來檢測引擎啟動時間,並利用人工智慧模型根據此數據以及航班排程數據來預測引擎的整體排放量。因此,我們的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提供引擎啟動時間的建議,同時減少跑道上的擁堵情況,並優化登機門分配,降低整體排放量,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對氣候變化的加劇。br>
PolyU Team
PolyU Team

PolyU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陳慧恩 School of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t 1
季廷軒 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
譚兆皓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inor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
鄧杰恆 World Bachelor in Business 2
鄧珞珩 School of Engineering 1
黃穎謙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

基於 AI 的攝影測量用於水下珊瑚生長的 3D 重建和監測

基於人工智慧的攝影測量是研究和監督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水下珊瑚礁發展的有力工具。這些珊瑚礁棲息著各種海洋生物,如海馬、海龜和海草,同時還通過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氣候變化。通過攝影測量,我們的專案引入了一種新型AI方法可快速建立珊瑚礁3D模型,加速生長監測並提供更有效的研究工具。透過AI演算法,重建速度和模型準確性皆提升,促進珊瑚礁保育和環境保護,為未來提供寶貴資訊,以維護這項重要生態系統。

HKUST Team
HKUST Team

HKUST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王羽 Computer Engineering 3
葉恩妤 Chemistry 3
Patt PHURTIVILAI Computer Science, minor in statistics 2
Abraham CHANDAFA Computer Science, minor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2
曾卓琳 Chemistry 2
熊涵逸 Applied AI 1

FarmGPT: 利用簡便易用的人工智慧
應對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的挑戰

全球氣候的變遷,如溫度變化、不可預測的天氣、幹旱和其帶來的土壤貧瘠和害蟲入侵等問題,都對全球糧食生產產生了重大的挑戰。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生產問題,我們提出了FarmGPT, 這是一個運用簡便易用的人工智能來配合全球農民農業生產的解決方案。我們的項目涉及開發一個利用兩類大數據對農業進行指導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首先,我們利用農業相關數據,如來自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報告,以確保為模型提供準確的氣候變化及農業生產信息。其次,我們輸入通過傳感器和攝像頭獲得的農場特定數據,為農民實時、且量身定製地生成減少氣候變遷對其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的建議。

FarmGPT具有雙重貢獻。
首先,它通過簡便易用的設計,讓農民得以以簡便的對話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操作方法利用人工智能。
其次,它實現了農業精準化,使得農民能夠在適應特定土地需求的同時擴大經營規模。這種方法減少了對不可持續性耕作方式的依賴,亦通過資源合理調配減少資源浪費與汙染排放,進而減緩氣候變化進程。通過實踐農業精準化,農民可以更好地適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變化,並減輕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的負面影響。

HKU Team
HKU Team

HKU Team


香港六所大專院校將派出參賽隊伍參與由主辦的2021-22年度全球重大挑戰大學推介賽。每隊參賽隊伍將由4-6名大學本科生组成,成員大部份來自工程或電子計算專業。各參賽隊伍資料如下 :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廖婉晴 BSc Business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tics 2
朱浩俊 BSc Business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tics 2
黃思駿 BSc Business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tics 2
黃晉城 BSc Business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tics 2
嚴堉瑆 BSc Business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tics 2

鷹眼

市民盡己任做好防疫措施是一個可以有效減低新冠疫症蔓延的方法。雖然香港政府有關部門也定期派出人手作違規檢控,可是人手檢控的成本較高,而效率及成效不算太好。有見及此,我們運用電子工程及電腦學上學到的技術,設計了一個自動化的監管及教育推廣系統,務求提升防疫效率以堵截傳,令社會更快脫離疫症的陰霾。

HKBU Team

HKBU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陳燊豫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N) 3
黃子嘉 Bachelor of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urgery (MBChB) 3
張鐸熙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LEG) 3
Saung Hnin Phyu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N) 3

飲 — 食

飲食讓人生存,更是健康生活之重要一環。食品工程、全球航運,讓食物的數量、質素、可食用期限,都得以大大躍進。

食品進步,但包裝卻產大量垃圾;隨着疫情的影響,堂食被禁,外賣成為當代新常態。包裝問題升了15%,12年內將堆填區填滿!這樣一來,人類真的有進步嗎?

飲 — 食,希望為外賣盒這問題帶來改變,把飲品包變作食物盒,令紙包飲品升級再造,助行業升級、未來再造。

CUHK Team

CUHK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Pun Jenit Enginee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
魏源廷 Enginee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tream) 3
滕昭涵 Engineering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2
鮑怡然 Enginee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
李祖⼉ Enginee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

利用廢舊口罩製作可持續綠色結構混凝土

自疫情爆發以來不斷增長的感染人數,導致口罩的使用數量持續增加。廢棄口罩不當的處理方式引發了許多問題。從疫情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在未來還需要更多的口罩去控制疫情的傳播。與此同時,建築行業對綠色建築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提出的方法是將外科口罩中的聚丙烯纖維提取物加入到混凝土中,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結構混凝土。對廢棄口罩進行收集、消毒和提取等操作之後, 把提取出的聚丙烯材料加入到混凝土中。這種方法除了可用於形成綠色混凝土,它還將減少疫情之後填埋廢棄口罩佔用的空間,並為未來的廢棄物品處理做出了新的探索。

CityU Team

CityU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張馨之 Investment Science and Finance Analytics 3
馮琳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
蘇仲恆 Civil Engineering 3
朱子軒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
Alisher MYRGYYASSOV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
蔡陽諾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2

PolyCare ------ 多功能醫療輔助機器人系統

PolyCare是一個用於醫療服務的集成化機器人平台,旨在緩解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PolyCare可以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包括測量病人的身體數據,提供遠程會診等。

當在醫院病房或大型隔離點工作時,PolyCare可以自我導航到指定地點以及為病人分發藥物,並對沒有配戴口罩的人員發出警告。系統會為每一位病人創建個人檔案,儲存病人的身體信息,會診紀錄等,以便醫護人員快速查閱相關資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PolyCare會配備以下設備:

  1. 基礎醫療設備,包括體溫計和血壓計
  2. 藥物配送箱
  3. 高清攝像鏡頭和屏幕
  4. 導航和信息處理器

PolyU Team

PolyU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張忻曈 BE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
馮洧權 BEng in Bioengineering 3
SEN, Yigit BEng in Computer Science & BBA (Undeclared) 2
王曉晴 BEng in Bioengineering & BBA in Global Business Management 3
黃敬宏 BSc Economics and Finance & Computer Science 2
杨馥榕 BSc in Integrative Systems & Design & BBA (Undeclared) 2

i 守衛
讓科技為您工作

為配合政府最新的社交距離措施,許多企業被迫浪費大量人力資源;前線員工們在工作中難免需要接觸大量顧客,大大提高了新冠病毒人傳人的風險。為此,我們設計了 i 守衛,一款集快速人體測溫,人臉識別,口罩佩戴規範及疫苗接種記錄讀取於一體的無接觸式設備。我們團隊希望 i 守衛能在風雨中為大家同行,克服困境。

HKUST Team

HKUST Team


介紹



學生團隊成員

姓名 Study Program Study Year
賴俊桀 BEng (BME) 2
Rachel Natalie BEng (BME) 2
拿費莎 BEng (BME) 2
趙雅洲 BEng (EngSc) 2

PERfECT污水病毒監測系統

PERfECT传感芯片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到病毒的存在,並且無需使用實驗室的專業人員和設備,可以在清洗後重複使用,因此在病毒檢測方面極具應用潛力。我們認為此生物傳感器可以安置在公共場所以配合“安心出行”應用程序,透過及時檢測來縮小潛在感染人群的範圍,以遏制病毒的傳播,最終減少疫情對市民們出行造成的不便。

HKU Team

HKU Team